頂著環台賽登山王、亞錦賽金牌的光環,18歲躍上奧運殿堂、打破紀錄成為亞洲第一人穿上美國超級週黃衫,被外界喻為「台灣一哥」的馮俊凱,23歲的他是前勁車隊的主將。
說話語調有些靦腆小聲,兩條粗壯的大腿不協調地裝上精瘦的身軀,身上烙印著數不清的傷痕,那是單車賽事中閃不掉的「紀念品」。
馮俊凱在國中練車一年後,便橫掃台灣南北賽事;有他出現,其他好手只可爭第二,但他並不喜歡「台灣一哥」這個徒負虛名的封號,他一心一意的朝著職業車手之路前進,夢想著到歐洲替主將效勞拿水壺;在台灣,無論是誰登上國際舞台,成為職業車手,即使是最卑微的水壺工,那都是名符其實的台灣一哥。
馮俊凱的競賽風格鮮明,在集團中敢鬥猛攻、在賽程中單飛爆冷,他習慣將公路賽騎成個人計時賽,總是先發制人、出奇制勝。
馮俊凱
Profile | |
所屬車隊
|
前勁車隊
|
生日
|
1988/11/2
|
身高/體重
|
170/69 (波動於 67至 70公斤)
|
血型
|
O
|
出生地
|
苗栗市
|
學歷
|
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學系
|
興趣
|
研究機動車輛
|
未接觸單車前的運動
|
無
|
偏好的騎乘地形
|
丘陵、短爬坡(10公里內)
|
最得意的事
|
2011世大運 4公里個人計時賽第 4名(打破全國紀錄)
|
戰駒簡介
|
AXMAN R15 with SHIMANO Dura-Ace 7970
|
愛吃甜食的胖小子
具有泰雅族血統的馮俊凱,家族成員的體型都偏向矮壯粗勇,兩個弟弟是跆拳道好手,家中除了馮俊凱騎車外,就屬他父親了。
從事穴道按摩的父親喜歡單車慢騎,但馮俊凱自幼嗜吃甜食,國小時身高 150多公分就重達 65公斤,馮爸爸看不慣孩子日益臃腫的身材,於是在假日時,拉孩子出去騎車。
胖子向來在運動上找不到成就感,在學校體育課,重量級體型的馮俊凱總是跑在最後,體能極差,從沒想過成為運動員。
適逢苗栗國中創立體育班,歡迎有興趣從事運動的小朋友,體能不必特好都能加入,當時也成立單車專項,馮俊凱就抱著騎車好玩、運動減肥的初衷,開啟了他的單車人生。
單車讓他學到「永不放棄」
原以為騎車是到山中遊走的歡樂時光,誰知他的啟蒙教練高正燕是位鐵血教頭,用高中生的訓練量來操練他們這匹新進學員,他回憶道:「那時候我哭著想放棄,但家人反倒是鼓勵著要我堅持,再試一下別輕言放棄。」
跟馮俊凱同期的選手共有六人,他們練車的方式採用集體出發,途中各自彈射,完成訓練課表即可先行折返,「我們為了搶快回家,將每次的練習都搞得像比賽似的。」他強調當時只有苦練,沒有甚麼戰術、合作可言,受用無窮的就是單飛回家。
還沒練滿一年,馮俊凱就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拿下第六名,國二,全中運金牌,從那時開始他橫掃台灣車賽,如果他沒拿第一,那八成是摔車或是身體不適。
駿馬奔騰突飛猛進
「死勁猛踩自爆式的突圍,如果沒被追上就能騎得像英雄,贏得觀眾如雷的掌聲。」回顧馮俊凱的致勝方程式,都是在途中將「集團」海放,孤獨而榮耀的衝回終點,他從國二開始就是這麼贏的。
「因為我的衝刺輸別人,跟著集團衝終點一定輸,雖然單飛不一定成功,但是不單飛則是甚麼都沒有。」
最誇張的一次單飛是在 2006年的環花東大賽,他在開賽後不久海放主集團,在 130公里的賽事獨走了 110公里,拿下總冠軍;自此,有許多謠傳他天賦異稟、擁有巨人級的心臟,將他的勝利歸功於他的運動天份。
「我當初只是想騎車減肥,家族中也沒有優良的運動血統。」馮俊凱一再強調他是苦練出來的。
「每次的單飛都是在試探體能的極限,而身體潛能好似源源不絕,愈開發愈感受到人體的無限可能。如果選擇了另外一條輕鬆跟著別人屁股的路,那肯定不會大起大落,但保證是隨波逐流。」
騎出自我風格吃苦當吃補
馮俊凱不僅贏得精彩,連呼吸聲也獨樹一格,在國中時的訓練,他為了跟上學長踩訓練台的高速,他得埋頭死命的轉動踏板,肌肉為了得到足夠的氧氣,他的呼吸聲大的像蒸汽火車頭,喘息聲猶如瀕死般透不過氣,「我如果沒有這樣大口吸氣根本喘不過來,但是學長們都會取笑我,連呼吸都會被笑。」
進行滾筒訓練台強度訓練,馮俊凱到中後段累到意識不清,下一刻才赫然發現自己連人帶車衝出了訓練台,直直的撞破玻璃門,這就是他吃苦當吃補的個性,將忍耐培養成一種習慣。
當然更別說進行間歇訓練時,練到吐只是家常便飯,他補充,並不是要強調過去的嚴苛訓練,這些都是體育人必經的路程,你得成全自己;但他也想澄清:別再將他神話了,他只是歷經苦練的血肉之軀。
鬼門關前走了好幾遭
馮俊凱忍耐成習慣的特質,將疼痛當成朋友,形成小病不醫、大病重擊的惡性循環,著實讓他吃足了苦頭。
2011年初,他不管感冒發燒,帶病出征繼續比賽,身體卻是愈騎愈虛,直至在泰國比賽期間引發急性肺炎,在身體失去意識的情況下多次被抬進醫院,整整在醫院躺了八天,那回他真以為要不行了。
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
身為環台賽登山王的馮俊凱,挑戰標高 3275公尺的公路最高點一武嶺。
他會感到畏懼嗎?「不會,我們平時的訓練量時常大於武嶺,騎武嶺怕的,是不能再刷新紀錄。」時間倒轉10年,他在國中時首次攀爬武嶺,不知天高地厚,短袖、短褲上陣,熱身不足就盲騎猛拼,還沒到霧社就感到腿部沉重,但雙腿還是像活塞一樣不斷的運作,直到雙腿僵硬從單車上摔下來。
「我當下以為身體故障了,雙腿竟然罷工不聽使喚。」那回是他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抽筋,至今唯一一次的武嶺未完賽。
幾年後重返武嶺之巔,這次他準備好了,毫無懸念的拿下冠軍;神奇的是,自從第一次抽筋後,馮俊凱反而不再怕抽筋了,這種讓雙腿僵硬的不舒服其實只是另一階段的瓶頸,身體發出訊號告訴你:「該停了。」
如果這時候就收手,那就永遠卡關,不能突破瓶頸;身為運動員就是得藉由心理不斷催眠生理,繼續拼,你辦得到,再撐一下子抽筋感就消退,跨越障礙後竟是海闊天空。
每天坐在狹長的坐墊上度過五個小時的馮俊凱,為了重要賽事,常常得提前移地訓練,將每段可以攻擊的路線熟記於腦海,確認該段路線要用幾分幾秒,因為練得多,所以才能瞭解身體,透過一踩一踏來跟自己對話,保持清晰的頭腦,才能精準配速。
身體歸零重新開始
能在台灣囊括大小賽事,馮俊凱一針見血的說,那是因為當前的競技水準還有待提升;他的體能好壞,看國際賽成績最明顯。
「運動員每天都要重新開始,昨日累積的訓練無法轉化力量,只會變成經驗,保持巔峰就像在過年,一年只能過一回。」
他表示,有時候練得辛苦卻沒成果,膝蓋卻無預警疼痛,全身酸痛肌肉集體罷工,對運動員而言,根本不可能在全年賽事中都保持巔峰狀態。
馮俊凱比業餘車手多的,是他知道自己可以達到怎樣的境界,這境界很容易再重覆找回,但在運動裡,卻從沒有巔峰這兩字,更不可能有永遠的巔峰。
2006年,他在國際賽初試啼聲,首度馳騁於亞洲青年錦標賽就奪得金牌,2007年再拿下亞洲錦標賽金牌,此時他已在亞洲車壇發光發熱,順利取得 2008北京奧運的門票。他以 18歲之姿參加領先計分賽40公里,是奧運場上該項目最年輕的新秀,也是場上少數的亞洲面孔。